作者:Guillaume Musso (紀優. 穆索)
譯者:梁若瑜
就和書名一樣,看了之後比較想問問自己"那然後呢?"
前陣子經由泰瑞莎的介紹下,某個下午我來到東區一棟大樓裡上課,
課程的主講者是若不講你是看不出她過去人生歷程中,
有多麼精采高潮迭起的人,無論是身體病痛或是婚姻破裂,
但重點是,是這個"身經百戰"的女性講師,在幫助我們練習如何用不同態度面對同樣事情。
那天,我學習到了一句話:事實,永遠比你想像中還仁慈。
往往比較殘酷的,應該是自己營造出來的想法。
這幾天花些瑣碎時間看完了<然後呢>,
最先想到的就是那句話以及當天上課時的場景,
你從來不會知道今天路上與你擦身而過的每個人背後的真實故事,
比較能先清楚看見的,是他們所展現出的表層喜怒哀樂;
於是,我們誤會.閃躲.責怪或者橫衝直撞無法諒解。
男主角-納森是紐約律師界的"金童",
白話來說就是身價不凡的知名律師,
事業成功.多金.名氣響亮.外型不凡;
但故事的開端是他與多年相戀而步入婚姻的妻子,
因某次納森在妻子外出時發生疏忽,
導致小兒子不幸死亡的事件後婚姻破裂,
其實妻子最大的沉痛並非孩子的死亡,
而是先生總把衝刺事業做為人生證明,
只因為想獲取妻子-瑪蘿伊的父母(納森小時母親幫傭家庭的主人)認同。
老實說,瑪羅伊並沒有人和富家千金的嬌生慣養,
一點也不在乎所謂名譽地位的世俗成就,
她對納森的愛,真的就是最原始純粹的愛情。
故事就發生在納森巧遇一位具有"信使"身分的醫生(古德瑞奇),
他以為是自己快死了,所以而引發他對於快去一連串的重新回想與重整。
閱讀這些過程後,腦子冒出的就是人性,真的很該死。
總要意識到自己有可能的失去或是真正失去後,
才開始警覺與反省,
原來和失去緊緊拉扯,才有可能發生原本無法預期的轉變。
失去或是意識到失去時,
人才會不斷驚慌失措的問自己:然後呢?
我還可以怎麼做?
我一定要...
我不願意...
我不能承受....
可以重來一次我絕對不會再.....
書中直到最後,
當納森發現自己並非將死之人,
而是需要輔導快死去的人獲得寬慰的"信使"時,
古德瑞奇對他說:
新手信使的第一次任務最艱難,
因為他必須經歷自己最愛的人死去。
我覺得小說中沒有把這部分多加著墨有些可惜,
但這段話也讓我想起自己第一次去找泰瑞莎時,
她對我說:也許換個角度想,
未來的妳因為人生中重大的感情失敗或家庭問題,
這些妳都深沉經歷過的事情,
反而能讓妳成為能幫助他人走過並獲得寬慰的那個重要角色。
經歷失敗挫折後不停反芻的人生,
最後也才能轉化成另一種重生或助人的全新力量。
於是,我相信某種獲得是破裂後拼湊完成,
不是平穩,就可以得到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下是閱讀這本書喜歡的文句摘要:
1。
納森決定開休旅車出來,下雪天開它比較可靠。
邦妮和她媽媽一樣,也喜歡這輛大輪胎的大車。
車子的底盤距離地面有一定的高度,
讓她覺得自己好像駕著一艘太空梭,
低空飛過地球表面似的。
2。
奇怪的是,失去一切倒沒有讓納森的心情受到什麼影響,
對他來說,最重要的不是這個。
說真的,他甚至對於一切歸零有些興奮。
人應該要有兩條命的,他幻想了一下,
假如真能這樣,他會盡量不要重蹈覆轍。
3。
閉上眼睛,跺三次腳,
然後用力想:只有自己家裡是最好的。
From 維特.佛萊明執導電影<綠野仙蹤>對白
4。
不論任何事,都別說"我失去了"
而要說"我交還回去了"。
他的孩子死了?他被交還回去了。
你的妻子死了?她被交還回去了。
From愛比克泰德,古希臘斯多葛學派哲學家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延伸閱讀>>>
博客來的書籍簡介喜歡就順便買吧!
不讀會死毒蛇俱樂部:點這有很多免費試讀的機會!
流動瓶子之行腳紀錄:與死神交手,你會贏還是輸?
不要做夢,要去做,才會實現
- Jun 16 Wed 2010 23:20
[BOOK] Et Apres. 然後呢?-平穩無法領略的獲得。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